【来源:环球网】
【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】2025年7月15日5时34分,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内一道耀眼的火光划破长空,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腾空而起,约10分钟后,船箭成功分离,天舟九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
此次天舟九号计划实施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,将对接于核心舱后向端口,向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送上新一批补给,其中包括可支持3名航天员在轨生活9个月所需的物资、平台设备、推进剂、科学载荷等共计约6.5吨货物。其间,还将配合空间站完成轨道及姿态调整、开展空间科学试验,并为航天员提供物资存储及空间扩展服务。
天舟九号,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货运飞船,是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关键一环。它不仅承担着为天宫空间站运输驻留物资、舱外服等出舱消耗物资的重任,还负责运送保障平台安全运行的维修备件和推进剂,以及各类应用任务所需的载荷和样品,是维系天宫空间站长期稳定运行的“太空快递员”。
据了解,在此次天舟九号的货物清单中,还有一台华为擎云的自主创新笔记本电脑格外引人注目。要知道,每一件进入太空的物品都经过千挑万选,从体积小、营养密度高的太空食品,到适应零重力环境的实验设备,都要保证对宇航员真正有用。而每一件能进入太空的设备,特别是电脑这种本身就比较精密的设备,还要能经受住发射过程中的剧烈震动、零重力环境等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。
这款华为商用电脑通过了基于MIL-STD-810G标准的多项专业严苛可靠性军规测试,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(MTBF)高达100万小时,展现了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卓越稳定性和可靠性。而且,这款随天舟九号进入空间站的笔记本电脑,并非专为航天定制的“特供品”,就是华为擎云面向商用市场的自主创新成果。从核心硬件到软件生态,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“自立自强”。
天舟九号的成功发射,不仅是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的彰显,更是对千行百业坚持自主创新、掌握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号召。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天舟货运飞船,再到天宫空间站,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、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。
华为擎云在科技行业的竞争中深知自主创新的重要性。通过持续投入研发,不断突破技术瓶颈,华为擎云打造出了一系列高品质、高性能的终端产品,赢得了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。
当航天员们完成“签单收货”,那台华为商用电脑也将在距地球400公里的太空开启新的使命。它不仅是航天员处理数据、开展实验的工具,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“太空名片”。从文昌发射场的轰鸣到天宫空间站的寂静,从地面工厂的精密制造到太空环境的稳定运行,这条跨越天地的创新之路,见证着中国从“跟跑者”到“并跑者”再到“领跑者”的蜕变。
盛达优配-炒股配资炒股-114配资网-线下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