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卫·舒尔茨在《大思想的神奇》中说:
“决定成功的因素中,体力、智力、精力、教育都在其次,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。”
很多时候,人被困在不同阶层的原因,正源于认知的深度与广度。
面对挑战的勇气,解决问题的思路,迥异的认知水平,结局自然截然不同。
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身处逆境却能绝地反击,而有的人明明坐拥一切,最终却一落千丈。
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,就是认知的差距。
01
懂规矩和守规矩,差的是人生距离
思想家孟子曾说:
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
规矩与礼仪,虽看似简单,却是人生的基石。
懂得规矩,也守得住规矩的人,往往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,而那些无视规矩的人,最终只会在生活的泥沼中挣扎。
看过一则历史故事中某官员的经历。
这位官员自幼熟读经史,知晓各种规矩礼仪,入朝为官后,凭借着学识和能力,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,一路升迁,手握重权。
家庭和睦美满,在当地也备受尊敬,日子过得顺遂安稳。
然而,他觉得遵守规矩只是一种束缚,自己懂规矩就足够了,不必事事都严格遵循。
于是,他开始在一些事情上投机取巧,违反规定为自己谋取私利,享受着破坏规矩带来的“便利”。
结果没过多久,他违规的事情被人揭发,不仅丢了官职,还被处以重罚,原本令人羡慕的生活也因此毁于一旦。
人生中最大的遗憾,就是只懂规矩却不守规矩,忽视了规矩的严肃性,任由自己的侥幸心理作祟。
而当你对规矩的敬畏之心越少,行为越偏离规矩的轨道时,就会陷入困境。
正如孔子所说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”
想要人生之路走得平稳顺畅,就得学会敬畏规矩,严格遵守规矩,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。
02
真糊涂和装糊涂,差的是快乐距离
古人云:
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装糊涂不是真的愚笨,而是在复杂的世事中选择一种豁达的姿态,以退为进。
唐朝有一个名叫郭子仪的名将,一生功勋卓著,却从不居功自傲,反而常常以“糊涂”示人。
有一次,他的儿子郭暧与公主发生争执,甚至口出狂言,郭子仪得知后,立刻将儿子绑起来,亲自向皇帝请罪。
皇帝见他如此“糊涂”,不仅没有怪罪,反而更加信任他。
正是因为郭子仪的“糊涂”,他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屹立不倒,成为一代名将。
一个人有怎样的内心状态,决定了他能拥有怎样的生活质量。
不要让情绪成为他人的傀儡,也不要让自己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。
保持真实,找到自己的快乐源泉,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内心感受,决定着生活品质。
同样的事,不同的心态,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。
保持清醒认知,接纳真实的自己。
学会在该装糊涂的时候不较真,才是获得快乐的秘诀。
03
真焦虑和假焦虑,差的是思维距离
网友小佳分享过她的一段经历。
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,每次看到身边的同事升职加薪,或者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,她就会陷入焦虑,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如意,觉得自己怀才不遇。
她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励志的话语,说自己要努力改变现状,要学习新的知识,要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然而,当真正要付诸行动时,她却总是拖延。
白天上班时,她会花大量时间刷社交媒体,浏览娱乐新闻;晚上下班后,她又以工作太累为借口,躺在沙发上追剧、打游戏,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。
她还振振有词地说:
“我每天都这么焦虑了,难道还不够吗?”
由于她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焦虑,而没有真正付出行动去改变,她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,职业发展也陷入了瓶颈。
而那些真正努力的同事,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,在职场上越走越远。
人生在世,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未来拼搏。
你若只是用焦虑来麻痹自己,而不付诸实际行动,生活也不会对你有所眷顾;
你若能把焦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,生活才会给你更多的可能。
正如《反脆弱》中所言:
“真正的成长,往往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接纳和应对。”
人的潜力是无穷的,想要实现质的飞跃,就必须突破思维的局限。
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,思维就会被拓宽,人生才有可能迎来转机。
非常赞同这样一句话:
“贫穷的人改变现状,富有的人改变策略,而智慧的人改变认知。”
你拥有什么样的认知,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。
你的认知,决定了你的未来。
在《思考,快与慢》中提到:
“如果认知是一扇窗,世界就在窗外的风景。”
不破不立,只有打破认知的局限,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。
认同的点个“推荐”,愿我们都能超越狭隘的视野,在未来的道路上,勇敢地探索,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。
盛达优配-炒股配资炒股-114配资网-线下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